知识产权保护的测度与经济效应评估:方法创新和实践探索
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连接创新和市场的重要纽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强调“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越发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得到了持续优化。但是,现阶段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究竟如何?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提高到底会带来怎样的经济效应?针对这些问题,江南大学商学院岳文博士新近出版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效应研究:新测度方法与中微观视角》(经济科学出版社2025年7月出版)一书,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该书是一部以中国经济现实为研究背景、以知识产权制度经济效应为核心议题的系统性学术专著。该书紧扣当前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聚焦于“如何科学测度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与“知识产权保护如何作用于中国经济”这两个关键问题,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在中国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强调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该书的出版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尽管国内外学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效应已有广泛研究,但现有研究存在两个明显不足:一是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测度方法主要基于国家立法层面展开,难以反映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的执法差异;二是研究视角多集中于宏观层面,缺乏对微观企业行为与中观行业动态的深入分析。针对这些局限,《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效应研究:新测度方法与中微观视角》一书,首先,基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执法体系的特点,构建了一个包含四个维度的省级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体系:被侵权方司法判决胜诉率、侵权方司法判决赔偿额均值、各省省委对知识产权保护重视程度、各省专利数与GDP比值。这一多维指标的构建,不仅克服了传统测度方法忽视执法差异的缺陷,而且还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合成综合指标,为后续研究提供更为全面的测度工具。同时,该书提出的测度各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方法,更多地依赖于直接测量指标而非间接指标,覆盖更多维度,能够提高测量的科学度,减少测量误差,增加测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其次,该书更多聚焦于从微观企业和中观行业视角来深入剖析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效应。通过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进出口数据库等大型微观数据集,该书将研究视野延伸至企业生产率、加成率、出口产品质量、创新、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等微观维度,以及行业总体生产率、总体加成率、总体出口产品质量、总体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等中观行业动态,构建了一个包含微观企业层面与中观行业层面较为完整的探讨知识产权保护经济效应的分析框架,显示出本书研究成果的重要创新价值。
全书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共分为九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第二章是有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测度方法及其经济效应的文献综述。第三章对中国各省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行了有效测度,并就各省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其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第四章到第八章分别探讨了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生产率、企业加成率、企业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企业创新、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等微观企业绩效的影响。同时,还就知识产权保护如何影响行业总体生产率的变动、行业总体加成率的变动、行业总体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变动、行业总体出口产品质量的变动等中观行业绩效展开了分析。第九章是总结与研究展望。从上述体系安排,不难发现作者的清晰思路和研究的系统性。
在具体实证研究过程中,该书也展现出较为严谨的实证研究特色。一方面,该书十分关注对内生性问题的分析探讨,包括采取结构模型方法来解决企业生产函数估计过程中的内生性问题、使用工具变量法来处理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相关绩效之间可能存在的“反向因果”关系,对估计过程内生性问题的关注体现了作者对实证研究严谨性的追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确保了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另一方面,该书还借鉴前沿的分解方法,从企业进入退出视角,将行业总体生产率、行业总体加成率、行业总体出口产品质量、行业总体出口国内附加值率的变动分解为技术升级效应、资源配置效应、企业进入效应和退出效应四个维度,基于存续企业、新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三类不同企业的贡献来分析知识产权保护对中观行业绩效的影响。这种分析方法能够更细致地厘清知识产权保护对行业发展的具体影响。这种方法上的尝试,为相关领域的类似研究提供了值得参考的思路。
纵观全书,《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效应研究:新测度方法与中微观视角》是一部代表中国知识产权研究前沿水平的学术力作。该书通过严谨的方法、翔实的数据和多维的视角,通过对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有效测度,深入剖析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中微观经济效应,为理解知识产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地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该书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知识产权经济学的研究边界,也为中国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理论支撑。该书既是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实践的系统总结,也为推动相关研究走向深入提供了有益借鉴,对中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期待作者团队继续耕耘这一领域,产出更多高水平成果。
(作者系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张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