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5-11-14 星期五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热度问题研究 首页 >

城市精神引领下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作者:侯琳琳 孙 硕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2   发布日期:2025-11-14

摘  要  城市精神引领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将城市精神从价值理念转化为市民行动、推动公益事业提质增效的迫切要求。作为重要的社会性公益事业,无锡市无偿献血工作已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取得显著成效。要深化城市精神的价值引领,优化认知培育、服务体验、联动激励三维路径,助力公益事业成为彰显城市精神的重要名片。

关键词  城市精神;公益事业;无偿献血;高质量发展;无锡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构建现代化人民城市,[1]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公益事业是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抓手,以城市精神引领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人民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无锡无偿献血工作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运作体系,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探讨城市精神引领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揭示无锡城市精神与无偿献血工作协同发展的实践逻辑,不断优化城市精神引领无偿献血工作高质量发展路径,成为无锡公益事业发展与人民城市建设实践中亟待回应的命题。

一、无锡城市精神与公益事业的耦合机理

城市精神是现代化人民城市发展的灵魂,独特的城市精神凝结了城市发展历程中积淀的文化基因与价值共识,城市精神来源于文化内核。[2]无锡城市精神以“尚德务实、和谐奋进”为核心内涵,其与公益事业的协同发展,根植于二者核心价值的同向性、实践路径的互补性和社会功能的协同性。

(一)核心价值的同向性

无锡城市精神中“尚德”的文化内核与公益事业的利他本质形成价值同构,为公益事业发展奠定了精神根基。无锡城市精神中“尚德”理念作为吴文化的核心内涵,是立身之本和立城之魂。吴地“尚德”文化最早可追溯至泰伯奔吴的典故,泰伯以“让德”化解权力纷争,在吴地“穿渠引水,教民耕织”,将“德”从个人品行升华为治理伦理,奠定了吴地“以德立邦”的文化根基。吴文化中的“尚德”始终以利他为特质,与公益事业发展的核心价值同向同行,成为连接无锡历史人文底蕴与当下城市文明建设的精神纽带,涵育了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培育了丰沃的公益文化土壤。

(二)实践路径的互补性

无锡城市精神中“务实”的工商基因与公益事业的实践要求形成路径层面的互补,为提升公益事业效能提供关键保障。无锡是民族工商业的发源地、乡镇企业的孕育地和改革开放的争先地,锤炼出务实肯干的实践品格。公益事业中可感知、可参与的公益行动,将“务实”理念落地落实,不仅能增强市民对城市精神的认同感,更能强化公益实践的社会责任感。公益事业是依托公益项目,开展精准配置资源的社会公共服务。以“务实”精神为纽带,跳出形式化的公益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公益资源分配不均、公益服务效率不高等共性问题,避免公益实践陷入盲目性。无锡工商文化中内含的“务实”传统为提升公益事业的社会公信力,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践根基。

(三)社会功能的协同性

无锡城市精神中“和谐奋进”的发展愿景与公益事业的功能定位形成目标共振,为公益事业转型升级提供核心支撑。无锡城市精神聚焦于凝聚社会共识与提升城市软实力,公益事业侧重保障民生福祉与化解社会矛盾,两者协同服务于“和谐”的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目标。在城市精神引领下,公益事业能够紧跟城市发展战略,激发市民道德自觉,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市民参与公益实践时,能够及时感知公益活动的价值,进而逐步深化对“尚德务实、和谐奋进”城市精神内涵的认知,并自然产生对城市的归属感与责任感。通过激发市民反复参与公益实践的意愿,形成可持续的社会支持网络,为公益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长期保障,为推动城市文明进步凝聚奋进动力。

二、无锡无偿献血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近年来,无锡无偿献血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在提升社会热度、健全服务体系、培育品牌项目和赋能城市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拓宽献血覆盖网络,提升社会参与热度

无锡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将全域化无偿献血服务网络深度融入市民日常生活圈,推动献血模式从传统的“人找点”向智能化、便民化的“点找人”服务升级。近年来,无锡累计建成固定献血屋6座,设立流动采血车停靠点12处,覆盖多类高频生活场景,显著提升了献血服务的便捷度和可及性。市民参与无偿献血的意识和积极性持续提高,多项采供血指标持续位居江苏省前列,形成了良好的献血志愿服务生态。在血液质量与安全控制方面,无锡建立并完善全流程血液安全管理体系,通过信息化追溯、标准化操作和全程冷链控制等手段,切实保障了医疗用血的安全、及时和有效,赢得了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公众的广泛信任。

(二)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健全服务管理体系

无锡以法治化、规范化为引领,持续完善无偿献血法制保障体系。近年来,先后出台《无锡市献血条例》《无锡市献血设施专项规划(2023—2035年)》等文件,构建激励与引领并重的无偿献血工作新格局。在政策激励层面,无锡不仅将包含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免费游览政府主办公园、免公立医院普通门诊诊察费的“三免”政策制度化,还推出了覆盖更广、服务更细的“六优六免”就医优待政策,显著提升了献血者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在社会引领层面,《无锡市献血条例》明确鼓励国家工作人员、医务人员和教师等特定群体发挥示范作用,从而有效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形成了“热血传递、文明同行”的文明风尚。

(三)创新科普宣传形式,培育公益品牌项目

无锡聚力打造集科普教育、公益宣传与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无偿献血科普教育基地“无锡市无偿献血科普馆”。该馆于2021年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正式挂牌启用,并于2022年被中国输血协会授予“全国无偿献血科普馆”称号,成为国内献血科普领域的重要标杆。依托这一现代化、多功能的科普平台,无锡持续推动“血站开放日”等品牌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血液生理知识、理解献血的社会价值,积极构建“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良好科普生态。此外,无锡积极推动文化与公益融合,开展与惠山泥人、卡皮巴拉等品牌或IP跨界合作,设计并推出多款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的献血文创纪念品,有效提升公众认知度,形成广泛的社会辐射效应。

(四)彰显城市文明风貌,赋能营商环境建设

无锡始终将献血公益事业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依托“世界献血者日”、江苏省无偿献血宣传月以及国庆节、中秋节等重要节点,打造独具无锡地域特色的公益氛围,极大提升了城市文明风貌。同时,安全、稳定的血液供应保障了临床与急救用血,避免因血源短缺导致的手术延误等间接损失,有效降低社会医疗成本,维护社会稳定与民生福祉。相对完善的血液储备和应急调配体系,体现了城市治理能力和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视,有助于吸引高层次人才来无锡创新创业,提升市民归属感和满意度,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

三、无锡城市精神引领无偿献血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优化路径

无锡要以城市精神为引领,将精神理念转化为无偿献血实践的行动准则,不断提升城市精神的社会认同,提升城市文明软实力。

(一)构建城市精神与无偿献血工作深度融合机制,增强价值引领力

一是构建城市精神赋能的公益培训体系。设计分众化、场景化认知普及体系,构建多层次多主体培育框架,依托“尚德”精神的价值引领,将献血公益知识与无锡城市精神教育纳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城市精神与献血公益教育。在公众认知层面,结合无锡本地文化场景,在地铁站点、商场大屏等处开展动态宣传,以本地献血者挽救患者的真实案例为载体,让公众直观感知无偿献血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实际价值,提升公众对无偿献血的科学认知与道德认同。加设无锡献血公益展览馆,展示献血者事迹与城市精神发展脉络,让无偿献血成为承载城市精神的文化载体,逐步让“参与献血即践行城市精神”成为社会共识。

二是打造践行城市精神的示范载体。构建“精神可感知、实践可参与、成效可示范”的实体化平台,打造“汇聚千河、携爱同行”无偿献血服务项目,组建“点亮爱”无偿献血宣讲团,依托志愿者科普中坚力量,深入开展无偿献血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机关、进乡村“五进”宣讲,让积极践行公益精神和传承城市精神的无锡案例成为口口相传的典型示范。同时,依托无锡大型文化活动,创新策划“当非遗遇见大爱”主题活动,设置临时无偿献血点,将惠山泥人、竹刻留青、撕纸等非遗技艺与无偿献血工作深度融合。发挥文化资源对筑牢城市底色、凝聚城市精神的支撑作用,[3]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公众对无偿献血的情感认同与行动自觉。

三是构建无偿献血公益传播矩阵。基于受众画像与无偿献血认知痛点,构建多维度信息传播体系,建立科学的无偿献血认知体系。首先,建好官方权威发声渠道。无锡市卫健委和无锡市中心血站官网公众号,承担基础信息传递功能,定期发布无偿献血政策和全流程规范,确保信息权威性,矫正“献血影响健康”“血液安全无保障”等基础认知偏差。其次,搭好专业科普渠道。市三甲医院专家、公共卫生学者开展“专家说”栏目,通过解析献血对机体代谢的正向作用,回应“献血后免疫力下降”“特殊人群不宜献血”等专业认知疑问。最后,连好社群表达渠道。设计无锡献血卡通IP,依托融媒体平台将科学认知通过动画、漫画、短视频等易传播的形式,融入社群互动场景,让践行城市精神、参与无偿献血公益事业成为市民的良好习惯。

(二)优化以城市精神为导向的无偿献血资源配置方案,提升服务支撑力

一是构建无偿献血资源协同机制。完善城市精神引领的无偿献血场所布局,强化多元主体协同的资源整合,依托“和谐奋进”的城市精神,打破政府、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的资源壁垒。政府聚焦政策引导与公共资源倾斜,将无偿献血点建设纳入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保障基础资源供给。医疗机构发挥专业优势,提供采血技术支持与血液检测资源共享,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社会组织依托社区动员能力,整合志愿宣传、献血者关怀等社会化资源,填补公共服务覆盖空白。企业通过公益捐赠、场地支持、员工无偿献血动员等方式注入资源,形成“政府主导、多元参与、资源互补”的格局,放大资源聚合效应。

二是推动城市精神驱动的无偿献血数字化转型。推进供需动态适配的资源调度,秉持“务实”的城市精神,以无偿献血供需数据为核心,建立动态资源调度体系。通过大数据分析区域用血需求差异,把控医疗资源密集区、人口导入区的用血峰值,结合节假日、重大活动等特殊时段的无偿献血意愿波动,精准覆盖、动态调整献血屋开放时长、流动献血车停靠频次与路线。同时,优化技术资源配置,引入智能预约系统、献血者健康管理平台等数字化工具,实现服务流程简化,献血后随访精准化,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与服务响应速度,确保献血公益服务与市民需求、医疗保障需求高效适配。

三是优化城市精神引领的无偿献血人力资源配置。基于“奉献向善”的价值引导,强化无偿献血公益事业中人力资源的质量提升与结构优化。开展常态化无偿献血志愿招募,建强志愿服务队伍,实现专业宣讲、现场服务、后续关怀分层分类的志愿队伍管理体系,提升志愿服务敬业度。在专业人力层面,聚焦采血医护人员、血液管理专员能力建设,定期开展城市精神与公益精神融合培训,将“和谐奋进”的协作意识、“务实实干”的责任意识融入职业素养培育,通过激励机制稳定专业人才队伍,以高质量人力资源支撑无偿献血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健全以城市精神为内核的无偿献血工作长效管理体系,强化发展保障力

一是建立融入城市精神的无偿献血协同机制。由市委、市政府统筹建立无偿献血公益协同联席会议制度,整合卫生健康、文明办、教育、公安、总工会等多部门力量,以清单明责促协同增效。立足机构间专业协同,强化血站与医疗机构、社会服务及宣传组织的联动,共享用血大数据,培育专业化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统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资源,提升工作效率。基于政企社公众协同,搭建线上协同平台,实时发布政府献血政策、企业资源支持清单,着力解决“随机宣传、临时动员”的痛点问题,让公众在公益实践中感受互助共建的城市氛围,深化对“和谐奋进”城市精神的认同。

二是严格城市精神转化的无偿献血制度规范。将城市精神内涵转化为具体管理标准,形成覆盖无偿献血全流程的规范体系。严格规范服务标准,制定无偿献血点服务要求,规范采血操作技术标准及献血者隐私保护细则。明确医护人员、志愿者的服务流程与行为准则,确保服务质量与“尚德”倡导的责任意识相匹配。提高管理标准,建立献血数据统计规范,进一步明确血液库存管理标准和跨部门协作流程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法治保障,使“务实”精神贯穿管理各环节,保障管理制度体系运行的规范性与稳定性。

三是优化城市精神导向的无偿献血激励制度。将无偿献血工作纳入无锡城市精神传承体系,推动无偿献血成效转化为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在“无锡好人”“文明单位”等评选中,将无偿献血参与情况纳入考量标准,以制度导向强化“尚德”精神的实践传承。邀请无偿献血者作为城市精神代表,参与城市宣传片拍摄,在文明城市表彰大会等重大活动现场,让无偿献血者成为城市精神的“活名片”。推出“献血公益积分制”,积分可兑换公共空间宣传位、文明单位评选加分项等,也可享受“三免”政策,提升公众持续参与无偿献血意愿。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9.

[2]许波荣.无锡“吴韵商都”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研究[J].江南论坛,2025(09):52-57.

[3]王元.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与城市精神的互动[J].上海文化,2023(10):5-11+28.

(侯琳琳 无锡市中心血站;孙 硕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方晓红】

社科

最新期刊

第十一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5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20019952号-2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