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银发经济的无锡实践及优化路径
摘 要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银发经济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对于无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具有深远意义。无锡发展银发经济具备良好基础,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银发经济相关产业稳步发展,养老机构与养老服务企业培育有序推进,银发经济发展保障日渐增强。但是,无锡银发经济现有供给体系无法满足需求,银发经济产业层级不高,政策保障及推进机制不够健全。必须进一步加大银发经济发展政策与机制协同力度,促进银发经济需求和供给协同匹配,推进银发经济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和保障协同发力,促进无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银发经济;产业协同;无锡
2024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指出:“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涉及面广、产业链长、业态多元、潜力巨大。”近年来,无锡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截至2024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占全市户籍人口比例接近29.5%。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银发经济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对于无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无锡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无锡发展银发经济的良好基础
近年来,无锡在养老服务政策体系、银发经济相关产业、养老机构与养老服务企业培育、银发经济发展保障等方面开展了较多工作,为发展银发经济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近年来,先后出台《无锡市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关于进一步推动养老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决议的实施方案》和《关于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2023年,无锡因养老兜底保障、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等工作成效显著,获得国务院办公厅激励表彰,江苏省内仅无锡市入选。2023年底,《新华日报》对无锡的诸多做法进行了整版报道,《中国民政》杂志也推广了无锡助餐经验。
(二)银发经济相关产业稳步发展
一方面,无锡相关产业园初步具备银发经济产业发展基础。目前,无锡具备银发经济产业发展基础的园区主要有:江苏(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宜兴生命健康产业园、宜兴国际生命科学产业园等。其中,江苏(惠山)生命科技产业园成立时间较早、实力较强,已获得“国家火炬精准医疗特色产业基地”等多项称号。另一方面,无锡部分产业已具备银发产品制造及服务功能。从银发产品制造看,主要有老年用品制造业、康复辅助器具产业。截至2023年底,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两批631个优质银发产品;2024年又发布279个银发产品。据不完全统计,无锡本地生产的银发产品总计超300个。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4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公示名单(279个)中,涉及无锡的企业、相应产品均为2个。从银发服务看,无锡依托物联网等产业优势,赋能智慧健康养老、抗衰老等产业持续创新发展。
(三)养老机构与养老服务企业培育有序推进
截至2024年底,无锡共有四级养老机构26家、五级养老机构4家,占全市在业的150家左右养老机构的比重约为20.0%。累计培育养老服务品牌超20个。其中无锡九如城养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无锡净慧养老服务运营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乐康养老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等养老服务企业已成功入选“江苏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企业”名单(见表一)。
(四)银发经济发展保障日渐增强
一方面,无锡基础设施、养老金融保障力度逐步加大。截至2023年底,无锡累计完成一万余户老年人口家庭适老化改造,2024年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其中2024年10月启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后,共有1.5万余户老年人家庭受益。截至2024年底,无锡建成助餐服务设施近700个,相关成效在全国和江苏省城市中均处于领先方阵。无锡养老服务机构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享受普惠性养老专项优惠利率贷款。另一方面,无锡养老服务行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序开展。2022年底,无锡首次将“四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人才体系建设列入“锡心医养”社区居家“332”行动。截至2023年底,培训养老护理员超5300人次、高素质专业人才40余名。2024年,相关人才总量保持总体平稳。2023年,无锡首次将健康照护师列为市级技能精英大赛重点赛项,对于获奖人员,最高发放5万元奖励,并授予“无锡技能状元”等荣誉称号。
二、无锡发展银发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无锡在银发经济现有供给体系、银发经济产业层级、政策保障及推进机制等方面仍有不足。
(一)银发经济现有供给体系不完善
一方面,现有养老机构中通过星级评定的占比偏低,仍存在护理人员较少等问题,养老机构总体上服务质量不高,老年营养餐配送等定制化服务覆盖率较低,现有的养老机构只能满足一部分老年人的需求。另一方面,高端养老服务的供需失衡现象较为明显。无锡相对缺乏较高收入老年群体的个性化养老服务,比如,旅居养老、智慧养老、文化养老等供给不足。本土高校老年产品研发专利转化率不足,全市银发经济产业供给规模偏低,大型商超老年专柜商品种类较少,健康监测设备、智能辅具等老年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涉及的种类和数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导致无锡部分银发经济外流至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
(二)银发经济产业层级不高
银发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领域和新赛道,对照“前瞻性、战略性科技攻关”的国家要求,无锡现有与银发经济产业相关的项目质量、影响力仍有差距。从现有品牌涉及领域看,现有品牌集中在养老服务领域,在老年用品等其他领域还不多。从品牌影响力看,无锡银发经济细分市场总体处于起步阶段,由于银发经济相关产业回报周期较长,短期投入产出比不高,企业缺乏进一步投资意愿,导致银发经济企业总体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相关品牌影响力不足。
(三)政策保障及推进机制尚不健全
人力资源保障方面,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老年人口劳动参与率约有2.0%,与发达国家20.0%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青年人从事养老护理意愿不高,从事养老护理的青年人较少。高校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与银发经济发展适配度较低,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养老护理方面,与智慧养老工程相关的本科专业和涉及康复辅助器具技术的高职专业均偏少。金融支撑力度方面,金融机构放贷意愿不强,企业有时较难及时获得足额的资金支持。监测机制方面,银发经济相关统计指标及数据不完善,对银发经济相关企业、产业发展等内容的支撑力度偏弱。
三、无锡发展银发经济的优化路径
围绕无锡发展银发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应从银发经济发展政策与机制协同、银发经济需求和供给协同、银发经济事业和产业协调、银发经济发展和保障协同四个方面发力,推动无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加大银发经济发展政策与机制协同力度
明确银发经济发展方向,以规划研究引领政策制定,完善银发经济发展的协同机制、监测机制,更好回应银发群体的美好生活需要。一是强化规划对政策的引领作用。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的生产要素,摸排银发经济发展政策中重大制造工程、关键服务项目的清单。聚焦银发经济发展目标定位、重点领域、关键行动、扶持力度,做到精准发力。二是细化银发经济政策的支撑性安排。重点理顺市级、市(县)区政府部门、相关“条线”管理以及政府、经营主体、中介组织的职责分工,明确全市银发经济发展的领导机构、推进方案、标准规范、扶持细则等内容。围绕银发经济相关法规、标准规范及体系、扶持政策,完善银发经济发展政策的配套细则、专项安排。三是完善协同机制。优化市(县)区推进银发经济发展的任务分工、职能关系。聚焦市级、市(县)区政府部门职能、产业关联需求,明确任务联动供给目录。加强银发经济发展政策全程管理,实现政策信息归集共享、互联互通,提高政策管理水平和效率。四是完善监测机制。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展银发经济数据收集利用工作。统筹使用政务和社会数据资源,大力完善银发经济统计监测分析、发展信息定期公布制度。
(二)促进银发经济需求和供给协同匹配
把握不同年龄段老年群体需求,紧抓银发经济供给带来的产业发展机遇。一是发展老年用品制造产业。根据高龄老人疾病防控、失能护理以及带病生存的特定设施和产品等养老需求,加大契合高龄老人养老需求的老年出行、老年养生、老年家具等老年用品供给。二是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根据中低龄老人健康管理类、精神文化类产品及服务等消费需求,为其提供护理服务、安全监管、心理慰藉类智能产品,发展小型化家用健康监测、生化指标检测、紧急救护等设备,研发情感陪护、康复理疗、安全巡检等养老服务机器人。三是发展抗衰老产业。根据备老人群养老金融、延缓衰老等晚年生活规划需求,加强激光射频等技术在备老人群抗衰老领域的应用,推动技术与延缓衰老及老年病防治深度融合。加快机体抗衰老技术产品应用,发展疾病早期筛查服务产品,推进相关药物、设备、检测试剂、化妆品原料研发。
(三)推进银发经济事业和产业协调发展
注重银发经济公益性、盈利性协同,在产业发展中融入事业视角,在事业发展中融入产业思维,培育银发经济新质生产力。一是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聚焦康复辅助器具、绿色健康食品、老年健康服务等重点发展方向,建设一批银发经济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组建创新联盟,加强银发经济科技成果孵化转化服务,促进优质品牌引培。二是引培银发经济产业相关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等方式,引入银发经济领域中央企业、外资企业、平台企业。围绕主责主业,鼓励本地国有企业拓展银发经济相关业务。推进优惠政策直达快享,促进本地相关民营企业快速成长。三是加强银发经济产业项目扶持。将银发经济产业项目优先推荐列入省重点项目。对于标杆性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给予支持。鼓励相关项目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四是推进银发经济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创新资源集聚,支持市(县)区银发经济产业布局。完善银发经济产业园区申报举措,设定入驻企业就业岗位等目标。优化园区产业布局,构建完整产业链,引进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强化园区保障,出台土地使用等政策,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配套设施,定期评估发展状况,促进国内外交流合作。五是推进银发经济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加大银发经济产业与物联网等先进制造业、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力度,开展融合发展场景创新应用。
(四)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和保障协同发力
加大银发经济发展保障力度,推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稳步推进具体工作。包括开展养老服务提升工程,拓展为老服务消费场景,促进适老服务产业强链补链等内容。二是强化要素保障。人力资源保障方面,依托60岁以上身体较好的老年人,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陪同就医等服务。提升青年护理人员收入和职称晋升空间,加强校企合作,扩大智慧养老工程、康复辅助器具技术方面的人才培养规模。金融保障方面,积极参与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适度创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使用方式方法,扩大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规模。对相关公益型、普惠型养老机构等主体,加大信贷支持。土地保障方面,采取盘活存量土地、“先租赁后出让”等方式,加强所需土地供应。三是完善监管机制。完善银发经济统计监测分析机制,建立信息定期公布制度,围绕相关问题,定期会商解决。强化风险保障体系,定期排查银发产品服务风险,推出监管“黑白”名单。完善企业产供销环节信用档案,对严重失信者开展联合惩戒执法。加大银发消费宣教力度,打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犯罪活动。
参考文献:
[1]徐莺,刘含笑.中国“银发经济”的现状、问题与前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01):140-147.
[2]陈骁,郝博韬.银发经济系列报告(二) 把脉政策:从关键词看银发经济投资机会[R].平安证券前瞻性产业研究,2024-05-22.
[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强化支持举措助力银发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EB/OL].(2024-06-07)[2025-07-12]https://www.mohrss.gov.cn/SYrlzyhshbzb/jiuye/zcwj/JYzonghe/202406/t20240619_520561.html.
课题组成员:朱 玮 马 骏
张 捷 杭 飞
【责任编辑:方晓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