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南论坛 》欢迎您!   2025-09-29 星期一   加入收藏 | 设为主页 联系电话:0510—80908055
热点问题研究 首页 >

公立医院文化建设的创新探索与优化路径

作者:孙玉晶   文章来源:本站   点击数:5   发布日期:2025-9-23

摘  要  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医院文化软实力在医院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作用越发凸显。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为例,分析当下公立医院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和困境问题,探讨推动医院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双促进、构建医院文化建设的价值坐标体系、强化医院文化建设的品牌传播力、提升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参与度等方面的优化路径,以期为提升现代公立医院文化建设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公立医院;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党领导下守护人民健康的重要阵地。[1]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是新时代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公立医院文化建设取得较好成效,文化品牌价值内涵的辨识度、美誉度和传播度日益凸显,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坚持以党建引领文化、以文化塑造品牌,不断以医院文化“软实力”强化发展“硬支撑”。

一、加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医院通过文化建设塑造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的内在动力。加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不仅是影响医院自身凝聚力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更是关乎医疗本质与民生福祉的实践命题,对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筑牢价值根基,践行公益使命

加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是深入贯彻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认真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的重要内容,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核心价值观,弘扬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塑造廉洁行医、仁心为民的医德医风,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确保了医院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提升服务品质,优化医患关系

文化浸润影响医疗行为。加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通过倡导人文关怀理念,推动服务模式从“疾病治疗”转向“患者体验”,医护人员能够更加注重沟通温度、流程优化与心理疏导,减少“机械式”服务。此外,良好的文化氛围能够拉近医患距离,降低纠纷风险,提升患者满意度。

(三)凝聚团队合力,推动协作奋进

文化是医院“软实力”的核心。在优秀医院文化激励下,医护人员更易形成责任共同体,通过构建共同愿景与价值认同,增强员工归属感与使命感,打破科室壁垒,促进跨学科协作,深化主动创新、攻坚克难,为医院高效运转提供精神动能。

(四)推动传承创新,厚植发展动能

文化是医院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根基。公立医院优秀文化能立足厚重历史积淀,推动服务理念迭代升级,适应医疗改革与民众需求变化。同时,特色文化品牌可助力提升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吸引集聚优秀人才、优质资源,构筑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

二、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效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提升文化品牌影响力已经成为公立医院的普遍共识。以江南大学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附院)为例,自2019年整合以来,附院为实现“建成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医院”的目标愿景,坚持以党建引领助力文化建设,注重培育融合发展的文化品牌,为奋楫冲刺全国“百强”、全面打造国内一流研究型大学附属医院注入强大动力。

(一)守正创新,推进医院文化建设内涵的系统构建

一是构建核心价值文化体系。附院将文化建设工作定位于党建“五大”工程之“铸魂工程”的核心任务,紧紧围绕“塑造全国知名,具有江南底蕴、附院特色的‘和合’文化品牌”的目标,以全员参与、专家指导、碰撞凝练、两上两下等流程,完成院训、使命、宗旨、精神及愿景等核心价值文化体系内涵凝练,打造全新LOGO、标准字体、江南绿标准色、VI手册等视觉形象设计展示,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凝聚合力。

二是构建江南特色文化品牌。附院依托市校共建,成立由江南大学宣传部、医学院、设计学院、人文学院、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组成的文化建设专班。注重在医院价值观展现、文化阵地打造、整体形象展示中全面体现“江南元素”,先后推出“江南医先锋”“江南医者说”“江南医事”“江南博士话健康”等系列品牌,不断提升江南医者文化传播力。将江南大学形象鼋与医疗形象结合,开发医药护技四个特色IP形象,特别推出“鼋小江”“鼋小南”2个主形象,并拓展漫画、表情包、手办、药盒、冰箱贴等文创周边,提升群众知晓度。

三是构建人文感知文化氛围。附院着眼让人文关怀“可知、可感、可及”,从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感觉等各方面推动“人文”概念具象化。通过“AI智能导诊”“人文附院音乐会”“成长健康手账”“惠民商超综合体”,在公共区域放置香薰、候诊区新增按摩椅、诊疗区域加装电视播放少儿、体育节目等,开展医务社工人文服务,将人文关怀融入市民就诊全流程,实现从“功能满足”到“情感共鸣”的升华,让医疗空间充满“家”的温度。

(二)积厚成势,医媒联动实现文化品牌提档升级

一是优化融媒传播矩阵。建设无锡卫生健康系统首个江南健康融媒中心,与人民网、健康报等14家头部媒体构建传播矩阵;与人民网打造市卫生健康系统首个央媒自主传播平台——“人民号”,联合策划《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走好党建引领研究型医院建设之路》高端访谈,打造《江南医者·名医百秒说》等特色专栏,首批“无锡大工匠”吕国忠专访报道登上人民网首页;重点打造“理响附院”“实力附院”“人文附院”“同心附院”等专栏,全方位展示附院高质量发展生动局面。

二是加强特色健康科普。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附院积极构建“互联网+定制化精准健康科普”新生态,打造“附院慕课”“听医生的话”等科普文化品牌。重点升级打造“附院慕课”三个全新子系列:《江南名医健康谈》《江南博士讲科普》《江南医者话健康》,传递健康生活的积极信息。“附院慕课”科普品牌先后荣获江苏省社科联科普及资助项目、无锡“百项健康微实事”十佳项目、无锡市第十一届网络文化季最佳网络文化项目、健康报社“年度品牌活动最佳案例”。[2]

三是强化医者故事抒写。充分利用“报、网、端、微、屏”等平台载体,挖掘“身边人”“身边事”优秀故事,展现温情人文形象。例如,挖掘展示离休干部崔万禄主动缴纳百万大额党费的感人事迹,被人民网等国家级媒体争相报道;多次聚焦烧创伤治疗中心吕国忠主任“做大医院里的小医生”,用初心和坚守展现江南医者的担当精神;拍摄《群英荟》优秀共产党员事迹展,通过身边优秀党员感人微故事传播医者正能量。

(三)以文塑形,打造沉浸式交互式文化载体矩阵

一是建强线上主阵地。推行“三融三强”党建工作机制,强化江南“医”先锋党建文化品牌引领作用。创新打造“六个一”红色文创体系,即一场云端宣讲、一本专属学习笔记本、一套学习教育专刊、一首献礼建党百年音乐、一部主题微电影、一场医患人文音乐会,用心打造“党史微课”“党史微视频”“学习教育微课堂”等“互联网+”课堂,丰富思想文化线上互动学,让医院思想文化工作迸发出更强的生产力、创新力和引领力。

二是打造线下新阵地。高质量推进文化阵地建设,打造全院“一刻钟学习圈”。充分利用门诊到病房的空间,建设无锡首个交互式连廊文化阵地体系,打造“党建长廊”“文化长廊”“医患心廊”。在全市公立医院打造首座“健康会客厅”,通过音影互动的全景展示,使其成为医院健康文化建设、展示的窗口。用心打造“职工之家”“青年学习社”“和风书屋”“康乃馨服务站”及烧创伤诊疗中心文化墙、肿瘤诊疗中心文化墙等优质职工文化阵地,凝聚奋进力量。

三是多维提升“微幸福”。锚定“健康和医疗保健无处不在”的目标,精心组织及策划各类惠民公益活动,如健康文化大会、养生膏方文化活动、肿瘤防治宣传周、大型惠民义诊以及“百名党员走基层、百名博士讲科普、百名专家进社区”专项行动,以健康“微实事”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幸福感。同时,积极关注职工需求,实施职工“微幸福”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如职工运动会、文艺比赛、读书分享会、兴趣小组活动等,满足职工多样化的文化需求,提高职工的归属感。

三、公立医院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

当前,各公立医院都十分重视医院文化建设,但在实践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文化建设与中心工作融合不足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职工认为医院文化主要体现在标语和口号上,和业务工作、管理制度、品牌形象等工作关系不紧密,未能实现深度融合、相互促进。部分科室在开展业务工作时,未能充分将医院文化理念融入其中,导致文化建设对业务工作的指导与促进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尤其在医疗服务流程优化过程中,未充分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文化理念,导致患者就医体验感欠佳。

(二)文化认同感存在差异

    以附院为例,尽管医院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但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文化的认同感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部分老职工受传统工作模式与思维定式影响,对融合发展的文化理念接受速度较慢;新入职员工对医院历史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工作中难以迅速将医院文化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在团队协作项目中,个别员工比较关注个人利益,未能充分践行医院倡导的“和合奋进”“家文化”的理念,影响团队凝聚力与协作氛围。

(三)文化特色品牌与传播渠道有待拓展

    文化并非纸上谈兵,它的价值在于落实和传播。[3]当前,公立医院文化建设在内容上仍存在同质化现象,品牌特征及内涵缺乏针对性与吸引力。部分传播内容过于专业,难以引起大众的兴趣与共鸣,导致文化传播效果不佳。传播渠道较为单一,主要依赖新媒体平台与院内自媒体宣传阵地,对线下社会活动、高校联动、社区宣传等渠道的利用不够充分,未能实现线上线下传播的深度融合。

(四)医患参与文化建设积极性不高

    患者作为医院服务的核心对象,在医院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充分的参与渠道与反馈机制。医院注重硬件设施改善,但对患者在就医环境舒适度、人文关怀等个性化需求方面了解不够深入,未能更好营造出让患者真正感到温馨、舒适、安心的“家文化”就医氛围。同时,在院部绩效考核体系中,对职工文化建设相关指标的考核权重较低,难以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公立医院文化建设的优化路径

(一)注重融合发展,推动医院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双促进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公立医院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核心,将优秀党建工作深深扎根于医院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从优化组织架构、完善规章制度、抓牢党风廉政入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医院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各基层党组织要结合专业特色打造优质党建品牌,实现“一支部一品牌”,以党建品牌推动文化建设。党员干部要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参与医院中心工作,为全体职工树立榜样,让“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文化成为全院职工的自觉行为。

二是强化统筹推进。把医院文化建设全面融入医疗服务、科研教学、行政管理等各项业务工作中,固化到医院的管理模式、组织架构、服务流程和行为规范中,体现在医疗行为、人才招聘、干部选拔任用、岗位聘任、薪酬管理、奖惩标准等工作中,逐步将文化理念转化为职工良好的工作行为和文化习惯,实现医院文化与医疗服务、科研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对接统一、深度融合。

三是强化考核激励。将医务人员对医院文化建设的践行情况纳入日常督查内容,如服务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廉洁自律、患者满意度等。建立与医院文化相匹配的考核激励体系,开展科室文化评比活动,加大文化建设相关指标在党建目标考核中的权重。通过考核引导,激励医务人员在业务工作中积极参与到医院文化的营造和实践中,实现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的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注重与时俱进,构建医院文化建设的价值坐标系

一是完善体系,明确目标方向。坚持用细节消解恐惧,用耐心化解焦虑,用科技加持温度。结合医院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制定清晰明确的文化建设目标与方向,构建涵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医院文化建设体系框架。同时,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文化建设目标,明确各阶段工作重点与关键任务,聚焦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广泛影响力的医院文化品牌,展示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二是强化培养,增强认同自觉。加强常态培育,持续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新老职工培训教育,内容涵盖医院核心价值观、服务理念、行为规范、团队协作等方面,加强案例分析讨论,推动职工更新发展理念、强化文化自觉。注重帮带传承,邀请医院老专家、老职工分享医院发展故事与文化传承,让新职工深入了解医院的文化底蕴与精神内涵,增强其对医院文化的感性认识,促进其对医院文化的认同与融入。

三是优化载体,丰富内涵外延。作为公立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规范的视觉识别系统能有效提升医院品牌形象、优化患者体验。医院应积极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视觉识别系统,制定包括院徽、主标志、色彩规范、标准字规范、辅助图形以及应用系统等内容的VI体系,推动优秀文化形象融入医疗过程、办公会议和对外展示窗口等环境建设中,不断深化医院文化符号的内涵诠释和外延展示,推动医院文化品牌入眼、入脑、入心、入行。

(三)注重特色挖掘,强化医院文化建设的品牌传播力

一是立足自身,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医院应因时制宜、因地制宜,打造个性鲜明的文化品牌,有效整合内容供给、载体打造、形式手段,不断提炼文化品牌的特色亮点,释放“1+1>2”的“聚合效应”。大力推进“人文感知医院”品牌建设,将人文理念贯穿于人民群众全流程诊疗中,推动人文医学在视觉、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实现全面可感、可知、可及。通过提档现有文化品牌、开展线下特色文化活动、打造温馨文化主题场馆、优化就医环境与服务等创新举措,推动文化赋能服务升级,提升文化品牌社会附加值。

二是契合需求,优化文化传播内容。文化传播的对象是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强化需求导向、分众意识和用户思维。针对普通群众,采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播健康知识与医院文化,如短视频、宣传海报、文创产品、科普手册及展览等;针对医务人员,提供具有专业性、深度性的文化内容,如行业动态、学术前沿、医院管理经验分享等。同时,注重文化传播内容的时效性与互动性,及时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三是丰富载体,拓宽文化传播渠道。坚持问题导向,在加强文化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上下功夫。一方面,积极拓展文化建设传播新阵地,推动医学人文搬进病区病房、融入社区街道、走进校园企业,不断提升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另一方面,积极依托国家级省级媒体传播优势,创新数字媒体平台,利用AI、AR等新技术手段开展文化展示,让医院文化建设插上数字化“翅膀”,实现文化传播声入“云端”、讲在“线上”,不断创新医院人文传播品牌。

(四)注重内外协同,提升医院文化建设的实践参与度

一是强化社会互动性。医院文化建设不能是孤立的、封闭的,必须与外部环境相联系、相统一,要与人民需求同频、与社会责任共振。无论是医疗环境、设备设施、院容院貌、标识等物质文化,医院发展战略目标定位、医院精神、价值取向、服务理念等精神文化,还是管理体制、组织结构、规章制度、行为准则等制度文化以及职工的技术水平、言谈举止、着装打扮、精神风貌等行为文化,都必须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推动医疗温度真正融入社会肌理,为构建全民健康共同体注入持久动力。

二是强化患者参与度。搭建患者参与医院文化建设的平台与渠道,通过设立患者意见箱、开通网上投诉建议平台、开展满意度调查等,广泛收集患者对医院文化建设的意见与建议。邀请患者代表参与医院文化建设相关活动,如医院体验日、服务流程优化调研、文化活动等,让患者真正参与到医院文化建设中来。同时,关注患者就医体验与文化需求,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营造温馨的就医环境,提升患者对医院文化的认同感与满意度。

三是强化职工践行力。医院应立足行业特点,在传播优秀文化、推进职工文化建设方面发挥引导作用,强化职工参与医院文化建设的践行力。成立医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探索建立上下联动的文化工作体系。根据医院文化建设要求,探索形成医院文化制度体系,以医院文化管理办法为纲,形成覆盖面广、穿透力强、持久性好的联动协同工作机制,让职工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浸润、践行文化理念。

参考文献:

[1]邱方远,张娟娟,张光学,等.党建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与实践探索[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23,13(06):89-93.

[2]孙燕,过栋,丁一,等.以健康融媒中心打造公立医院品牌的路径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3(06):64-68.

[3]王娟,王春霞,徐高峰,等.公立医院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5.36(04):563-565.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责任编辑:王宗君】

社科

最新期刊

第九期

江南论坛期刊2025年

在线预览

电话:0510—80908055  0510-80908053   邮编:214000   地址:无锡市滨湖区雪浪街道南象山路2号
备案号:苏ICP备20019952号-2 推荐使用IE9及以上浏览器 技术支持:无锡跨度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0510-85749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