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链党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践思考
摘 要 产业链党建是党建工作新的延伸和探索。近年来,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推动党建链引领产业链,以党建链接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推动组织建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服务沉在链上、作用发挥在链上,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针对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产业链党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存在的一些不足,要进一步抓实“组织链”、筑强“服务链”、盘活“发展链”、打造“品牌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塑造优质生态、激发内生动能、提供坚实支撑。
关键词 产业链党建;新质生产力;无锡高新区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也是推动生产力迭代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产业链党建是以党组织为核心,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新型党建模式。作为党建工作新的延伸和探索,产业链党建通过强化组织引领、整合产业资源、激活创新要素等持续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 产业链党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机理
新质生产力作为以创新为核心、以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为特征的生产力形态,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在这一进程中,产业链党建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支撑。
(一)重构生产关系新范式
传统产业链条中,企业间往往存在竞争壁垒、信息孤岛和资源错配,制约了技术协同与价值共创。产业链党建通过构建跨企业、跨领域的党组织网络,打破了行政边界与市场分割,形成了一种新型生产关系。例如,长三角地区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党建联盟,将电池、电机、整车制造等环节的龙头企业党组织串联,成立联合攻关党支部,针对固态电池技术瓶颈开展协同研发。这种组织形态超越了单一企业的资源局限,形成了“研发共投、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创新共同体,使产业链从松散的利益联合体升级为紧密的创新命运共同体。
(二)聚合创新要素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在于突破性技术创新,而产业链党建通过构建“红色创新链”,为技术攻关提供了制度保障。例如,在半导体产业中,上海张江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党委牵头成立“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创新联合体,推动芯片设计企业与中科院微电子所共建共享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平台,降低中小企业研发成本。在这种模式下,党组织充当创新资源的“调度中枢”,通过政策杠杆引导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向关键领域聚集。
(三)塑造组织韧性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双碳”目标背景下,产业链党建成为提升产业链韧性的关键抓手。例如,山东青岛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党建平台,通过建立供应链预警系统,实时监测全球轴承、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模块等关键零部件的库存与物流动态,在欧洲港口拥堵危机中,协调中车集团与上下游企业启动国产替代预案,保障了高铁项目的如期交付。
(四)激活人力资本
产业链党建通过构建“人才雁阵”模式,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杭州数字经济产业链党委打造“数字工匠”培育体系,联合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企业设立“链上工程师”流动岗,允许人才在上下游企业间柔性流动。与浙江大学共建“订单式”微专业,针对AI训练师、区块链架构师等新兴职业定向培养。在这种机制下,人才价值在产业链多节点中持续增值,人力资本红利得到充分释放。
(五)提升治理效能
产业链党建重构了市场与政府的互动逻辑。例如,在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链“党建+基金+园区”模式中,党组织牵头成立产业引导基金,但决策权交给由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专家组成的红色决策委员会,政府角色从主导者转变为服务者。这种新型治理结构既避免了市场失灵,又防止了行政过度干预,成功孵化了科伦博泰等创新药企,推动PD-L1单抗等重磅药物上市。
二、无锡高新区(新吴区)产业链党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成效
无锡高新区于1992年成立,2015年12月设立新吴区,与高新区实行“区政合一”管理体制。作为长三角创新创业腹地,无锡重要开放窗口、产业高地、创新引擎,近年来,无锡高新区(新吴区)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6+2+X”现代产业集群,持续推动党建链引领产业链,努力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一)产业链党建为产业提质夯基筑台
充分发挥机关部门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统筹推动作用,积极探索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的党组织设置和活动形式,织密织牢高新技术产业链党建组织网络。一是建章立制,强化链上统筹。出台《无锡高新区(新吴区)关于推进“6+2+X”现代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链党建高质量发展系统规划,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链党建纳入全年党建工作要点和考核重点内容,由工信、科技、发改等7部门构建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二是多方协同,理顺链上脉络。围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装备、数字经济等高新技术产业,由主管部门牵头,组建产业链党委8个,同步按照“产业关联、区域相邻、便于组织”的原则,打造以1家行业党委为主导、1家头部企业为核心、N家上下游企业为支撑的“1+1+N”的产业链模式,形成机关部门抓管理、产业链党委抓服务、头部企业抓带动、关联企业抓推进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党建工作格局。三是全面覆盖,织密链上网络。依托高新技术产业链打造企业党组织“孵化器”,相关部门在每条产业链明确1名党建联络员和2名党建指导员专门负责产业链党建工作。工信、科技等部门开展链上党组织“一线纵深覆盖”行动,统筹设立生产管理一线、市场销售一线、科技研发一线等功能型党支部29个,推动组织建设与产业链条同步延伸,实现链上党员应纳尽纳。
(二)产业链党建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聚焦打通高新技术产业链发展堵点,依托综合化服务阵地、专业化服务团队和精准化服务内容,精准嵌入各类资源,持续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综合化服务阵地。按照“一链一阵地”的原则,区科技局高标准打造生命科学创新园“链·空间”“数聚新吴”等产业链党群服务中心,由“1名龙头链主+N个链上企业”组成轮值服务团队,形成集宣传、教育、管理、展示、培训等于一体的产业链党建特色阵地矩阵。区工信局依托阿斯利康、SK海力士等链上企业,推广打造“初心学习角”125个,累计为企业党员、职工提供学习交流、协商议事、项目对接等综合服务1200余场次。二是组建专业化服务团队。深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做法,区商务局选派126名机关党员业务骨干担任“助企红色专员”,全程跟踪产业链项目,协同开展组团式服务110余次,协调解决难题130余件。邀请产业研究专家、领军企业负责人、科研院所、法律咨询等专业团队,开展行业发展研讨会29场,组织生产研发、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培训18期,搭建起产品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合作平台,有效促使78个科研项目落地转化。三是提供精准化服务内容。区工信局、科技局牵头定期组织召开链上企业家座谈会,深入企业“把脉问诊”,累计征集企业在融资、用工、土地等方面的需求2700余条。机关各部门常态化开展走访调研,形成链上企业“需求清单”、可向链上企业提供的“资源清单”和“政策清单”,有力推动产业链政策供给和资源整合。截至2024年底,已为链上企业发展协调解决项目审批、金融贷款等事项670余件,涉及资金10.2亿元。
(三)产业链党建为产业合作搭桥铺路
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构建互联互通的产业链,通过党建引领,激发产业创新内生动力。一是打造共享平台。区工信局持续构建“党建聚链·益企向新”党建品牌,将党建与产业服务相结合,先后举办9场集成电路产业链对接活动。与省产业链党建联盟共同组织工业软件产业链供需对接会,积极与区企业和企业家协会功能型党支部联合开展产业链服务,共同搭建合作平台,促进党建和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培育科创企业。强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的创新型企业培育路径。目前,拥有雏鹰企业1500家、瞪羚企业750家、准独角兽企业110家。三是引入外部资源。机关各部门积极引入科研院所、行业协会智力资源,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北京大学开展产业合作,成立无锡北大EDA研究院,基于集成电路产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开展产品研发,推动成立中国模型标准联盟,打造国内EDA产业人才培养基地。与江南大学开展党务工作交流活动和产学研合作,校企协同创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互动,促进校地产业优势互补、互利互赢和融合创新发展,为高校与企业间构建高效转移转化、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良性创新互动生态。
(四)产业链党建为产业创新聚势赋能
发挥党建统揽全局、协调各方、聚合资源作用,有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链短链延长、断链连通、细链增粗、弱链变强,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一是激活链上细胞。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区科技局与江南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1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名校人才直通车等活动20余场,招引高端人才45名。积极实施“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把链上高技能人才、骨干分子、技术能手发展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管理骨干,累计有75名党员人才晋升企业管理层,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把舵定向提供红色智力支撑。二是强化链上协作。强化产业链内企业沟通互促,创设产业链研究中心4个,组织开展各类产业发展论坛71次,覆盖11200余人次。聚焦产业链断点、供应链堵点、资金链难点、创新链卡点等企业发展难题,搭建产业链信息交互平台,有效破除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发展壁垒,截至2024年底,通过信息平台已累计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约1.2亿元。三是引领链上攻坚。广泛开展“三亮三比”争创活动,积极推动机关党员骨干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一线挑重担、扛重责,发挥“党建+”资源整合效应和党员骨干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打造技术攻坚团队92支,实施技术攻坚项目177个。累计突破高端数字芯片、EDA等关键技术成果103项,形成产业升级与人才集聚的融合聚变效应。
三、产业链党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化路径
无锡高新区(新吴区)要持续用力,推动产业链党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链党建中链上企业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协同作用,增强部门之间、条块之间、政府与行业协会之间以党建引领产业链发展的工作合力,推动党建创新和产业链发展同谋划、同布置、同落实的工作协同性。
(一)坚持将抓实“组织链”作为立足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坚持党组织与产业同步建设,发挥机关部门对产业链党建工作的统筹抓总作用,形成各类生产要素主体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立体化产业链党建工作格局。深化“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稳步提升产业链上企业管理层担任书记比例,持续增进产业链党建工作在企业内部的“话语权”。业务主管部门、骨干企业应进一步创新推动产业链党建办法,扩大现有的产业链党组织涵盖面,夯实高新技术产业链党建工作基础。全力抓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党组织培育、党员发展、组织生活等工作,持续壮大产业链上党员、党组织规模,以党组织凝聚力带动链上企业提振发展活力。
(二)坚持将筑强“服务链”作为核心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塑造优质生态
聚焦产业链龙头企业、重点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党建专业队伍、阵地等要素配备,精准嵌入各类资源,为企业和职工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大力推动各类服务资源向产业链聚合。定期开展“党建共建·政企银对接”活动,构建创投、融资一体化服务链条。深化吹哨应哨机制,由产业链主管部门定期收集汇总企业政策、资源、项目等需求清单,形成一般问题红色专员协办、专业问题职能部门承办、重点问题联席会议合办的快速响应机制,推动稳企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应享尽享,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
(三)坚持将盘活“发展链”作为关键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激发内生动能
持续优化产业链党建共建平台,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核心企业引领效能,推动链上企业依托党建平台广泛开展创新资源、技术资源、发展资源交流共享。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聚焦链上企业需求,加强高端人才引育,推动产业链、人才链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聚焦“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高效创建“产业链党员先锋岗”,组织党员先锋攻坚核心技术,不断提升产业链上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彰显高新技术产业链党建工作效能。
(四)坚持将打造“品牌链”作为支撑点,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坚持“一链条一特色、一联盟一品牌”工作思路,深入挖掘内涵,深化提炼具有高新技术产业属性的党建品牌,提升产业链党建品牌的引领力、影响力、凝聚力。加强与各级主流媒体合作,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开展广泛宣传,营造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根据时代特点,围绕产业链党建工作和链上企业文化实际,赋予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促进品牌与链上企业文化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1]李晔.“新质党建”:产业攻坚“红色引擎”[N].解放日报,2025-06-29(002).
[2]叶小祥.产业链党建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红色动能”[J].群众,2024(23):35-36.
[3]林毅夫,黄奇帆,郑永年,等.新质生产力:中国创新发展的着力点与内在逻辑[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4:68.
[4]梁福宁,胡志权.产业链党建赋能链上企业高质量发展[J].上海企业,2025(04):34-36.
[5]深耕产业链党建 力促高质量发展[J].宁波通讯,2025(05):72-73.
(作者单位:无锡高新区〈新吴区〉政策研究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方晓红】